

紙琴鍵
睇到港台節目<童理講清楚>, 訪問一些劏房家庭, 有位小朋友對彈琴好有興趣, 但屋企唔夠位放琴, 就諗辦法究竟點先可以屋企練到琴, 所以佢畫啲琴鍵係紙, 當作琴甘練... "我諗窮唔係扼殺夢想的理由, 但實現夢想背後還需要毅力來支撐." 心中鼓勵這位小朋友. 其實好多音樂人想練習樂器, 都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去練, 例如打枕頭當鼓, 或者搭地鐵途中, 係腦海幻想演奏樂曲, 其實都有用...如果找到清晰的目標, 就盡自己的能力吧! 🏃♀️🏃♂️🏃♀️🏃♂️🏃♀️🏃♂️


"Sentimental Value"
"Sentimental Value" 其實有時候替客人整琴, 琴主唔係為左攞黎彈, 而係部鋼琴有一種價值... 今晚的客人是一位韓國女士, 這台琴曾經由韓國搬到新加坡, 半年前就由新加坡搬來香港, 經歷過不少風霜, 但一直伴著她到工作的城市, 為忙碌的生活帶來一點慰藉, 因為可能一出國工作就會逗留很長時間, 而且琴是小時候父母送贈給她的禮物, 雖然我沒有問起她的家人, 但我相信這台46年歷史的琴, 對她來說一定有某種情感上的意義, 我諗"Sentimental Value"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曾經遇到不少客人對鋼琴都有份情意結, 可能係父母遺留下, 可能係想鋼琴留給子女彈, 一代傳一代, 可能是某位重要的人送, 或是可能鋼琴充滿童年的回憶......時間不斷流逝, 某些物件逗留的時間總比人的性命長, 就算人還在世, 物件亦能使我們懷念過去, 好似睇到舊照片或品嘗童年最愛的零食, 都是十分回味......而當她再次透過手指觸摸琴鍵的時候, 發出的聲音呼喚了記憶, 是似曾相識的感覺, 是兒時彈奏的樂曲, 與這種觸覺和聽覺有關的聯繫, 觸發起


調整三角琴的手感
今日為一位鋼琴老師, 他亦是一位很熟悉鋼琴的音樂愛好者,進行手感調整, 希望將鋼琴的手感(Touching)略為調整得墜一點的感覺, 以致彈奏時更符合自己的要求...
晚上湊巧地聽Jazz, 聽到了Oscar Peters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HAZP7nWo6A,
這是BBC的節目, Oscar邀請他爵士界的朋友一齊合奏, 他們都是頂尖演奏家, Joe Pass是其中之一, Joe是我最喜愛的爵士結他手, 雖然Osacr & Joe都不在了, 但好的音樂都能觸碰到我們的靈魂...
全影片46分鐘, 於片段的23分鐘左右, 會提及鋼琴的手感, 他問他彈琴的好友有關他對手感的喜好, 你鍾意重的或是輕巧呢? Count Basie話鍾意比較輕的, 在片段中我們還可以看到Bösendorfer的Extra Bass Keys, 是非常獨特的, 想了解多些, 可以Click入片段睇下, 希望他們的爵士音樂能為我們的星期一晚上, 帶來放鬆的心情~